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真菌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真菌的教案1【教学目标】
1、尝试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作用,描述发酵作用的现象,推理总结发酵作用的实质;
2、 尝试利用发酵作用制作食品,举例说出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举例说出其他细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3、 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和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4、 举例说明人类对其他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尝试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作用,描述发酵作用的现象,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和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2、难点:发酵作用的实质、举例说明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1、有关发酵实验错误操作的视频资料
2、适合饮料瓶口大小的打孔橡皮塞,插入玻璃导气管;澄清石灰水
3、学生制作的发酵面团、米酒或其他发酵食品。
4、其他视频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教师:在学习本章前,同学们曾经进行了一次情感投票,大多数同学认为细菌和真菌对人类还是有很多用途的,那么大家可否推荐几种细菌和真菌,让我们把他们的名字公布在光荣榜上?
学生:踊跃提出各种细菌和真菌。
(二)主要教学过程:
教师: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做了很多事情。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先”,细菌真菌和食品的制作有很大关系。其中经常用到的是酵母菌。
学生:展示利用酵母菌发酵作用吹起的气球。
教师:我看到大家的气球都吹的很大呀,可是我的气球怎么吹不起来呢?一定是有什么地方出错误了。幸好我把我的操作过程录下来了,大家能帮助我找找错误吗?
教师:(录像)首先将酵母菌放在玻璃杯里,倒入暖水瓶里的开水。
学生: 如果倒开水,酵母菌就烫死了。
教师:同学们说的对。其实实验到这里就是继续做下去也没有用了,但是后面的操作过程还有一些错误,让我们继续找一找吧。
(录像)将只加了水的酵母菌倒入饮料瓶,开始套气球。
学生:没放糖。
教师:对,酵母菌的发酵作用需要糖作为营养物质。让我们继续找错误:
(录像)将饮料瓶放在室外的窗台上(时值北京的冬天,冰还没化呢)
学生:太冷了,冻冰了。
教师:对,发酵作用需要一定的温度。所以老师的操作有三个错误,气球肯定是吹不起来了。 大家有没有想过,把你们的气球吹起来的是什么气体呢?
学生:(猜测)二氧化碳。
教师:我们能不能想办法证明你的猜测呢?七年级时,我们曾经检验过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的。
学生:用石灰水。
教师:请一位同学用手捏紧饮料瓶,将饮料瓶中的气体通过玻璃管引导出来,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学生:石灰水变浑浊了。
学生:瓶子里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教师:发酵作用需要活的酵母菌、适宜的温度和营养物质,产生了二氧化碳,我们是不是能够推论出发酵作用其实就是酵母菌的什么生理作用呢?
学生:呼吸作用。
教师:发酵作用除了产生二氧化碳,还产生了别的物质吗?让我们闻一闻。
学生:酒味。
教师:对。我们的饮料瓶是密封的,里面氧气充足吗?
学生:不充足。
教师:酵母菌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我们利用它的这个特性酿酒。有同学实验过吗?
学生:展示自己酿制的米酒和果酒。
教师: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 ,酵母菌呼吸作用会产生什么呢?
学生:展示添加了酵母菌的面团和没有酵母菌的面团。
教师:面团为什么鼓起一个个小泡泡?
学生:产生了二氧化碳。
教师:为什么摸起来和不加酵母菌的面团不一样?
学生:产生了水。
教师:对。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我们用它的这种特性来制作松软的馒头、面包、蛋糕和饼干等。
教师:想想家里的冰箱和橱柜,里面还有哪些食品是细菌、真菌帮助我们制作的呢?
学生踊跃发言(教师配合出实物):酸奶、醋、酱油……
教师:我很喜欢吃的酱豆腐,也是由真菌帮助制造的。有人知道王致和酱豆腐的来历吗?
学生:清朝咸丰年间,有一个卖豆腐的叫王致和,家里很穷。这天他豆腐没卖完,他就把剩下的豆腐放在坛子里,放了些盐哪、花椒什么的,打算泡一泡再捞出来晾成豆腐干。可是后来有事出门忘记了,等回家想起来,赶紧过去掀开坛子,一股臭气扑了出来。王致和想,坏了,这么多东西全糟蹋了,这可赔大发了。可他又舍不得扔了,就伸手抓出了两块尝了尝。觉得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儿,还真好吃。他又把隔壁的几位老街坊都请了过来一块儿吃了起来,大伙儿都说味道不错。王致和因做臭豆腐出了名,后来一传十十传百,连宫里的慈禧太后也爱吃。于是王致和豆腐店的门匾上头就刻上了个龙头,这表示这家的东西是皇家享用的贡品。可是慈禧太后嫌"臭豆腐"这个名字太不雅,就给它起了个新名字叫"青方"。相对的,酱豆腐就被叫成"红方"。
学生:我们去参观过王致和腐乳厂,他们把一块块的豆腐坯子放在专门的接种室里,呆几天后,豆腐坯子上就长满了霉菌,这种霉菌是专门培养的毛霉,很干净的。然后将长满白毛的豆腐坯浸泡到酱汁里入味,酱汁也是多种细菌和霉菌发酵成的,酱汁的红色也是一种专门的红曲霉形成的。
教师:我们为什么要让细菌和真菌帮我们制造食物呢?
学生:好吃!
教师:除了好吃以外,细菌和真菌可以改变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比如:牛奶是很有营养的,但是中国人有七成以上的成人喝牛奶反而不舒服,是因为中国人大多数都缺乏一种酶,所以消化不料牛奶里的乳糖。乳酸杆菌能够把乳糖变成分子比较小的乳酸,营养价值不仅没有降低,而且更容易消化。
教师:有时细菌、真菌也会帮倒忙。这个苹果还能吃吗?
学生:不能,烂掉了。
教师:防止食物腐烂的方法都有哪些?你能举个例子吗?
学生:放冰箱里——冻的肉和鸡
学生:真空包装——烧鸡
学生:巴斯德消毒法——牛奶
学生:用盐腌起来——咸菜
学生:干燥——脱水蔬菜……
教师:大家对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保存中的作用都有了新的理解,那么细菌和真菌在我们日常生活里还有其他作用吗?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好不好?
真菌的教案2教学目标
1、阐明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 ……此处隐藏13597个字……关真菌的感性认识,同时也产生认知矛盾:怎样才能看见细菌?激发兴趣,自然引出“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教师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因为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比解答一个问题更有意义。
通过观察,使学生主动地获取有关细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特点的知识,使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实物、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教师通过质疑,鼓励学生围绕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进行探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提示帮助本组设计完善的方案,最后组织各小组汇报交流方案。
五、案例
教师通过展示变质的米饭、牛奶、长“毛”的馒头,提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的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教师询问:对于细菌和真菌,你们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并进行归类,选择几个比较典型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内容。
教师展示木耳、蘑菇、长“毛”的馒头,引导学生观察真菌。质疑:变质的米饭、牛奶是由细菌引起的,而我们不能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到细菌,应怎样才能让其露出“庐山真面目”呢?导入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学生阅读课本56页“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并指出注意事项:
①要对所用材料用高温灭菌。
②培养皿要冷却后再用,并且不要随意打开培养皿。
③接种时要用无菌棉棒,避免污染。
④要进行恒温培养。
质疑:有关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同学们还有那些疑问?留给学生思考发言的时间。师生共同解决疑问。
教师分发课前培养的菌落实物给各小组,学生自学课本55页最后一段到56页第一段。教师建议学生先看书后观察、讨论,知道如何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
教师展示长霉的物体(面包、水果、衣物),长有木耳的树桩,真菌寄生在人体皮肤表面使人得足癣、背癣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实物和图片思考讨论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在何处?学生观察、讨论并获得新知。
质疑: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不可能有真菌和细菌?学生思考,得出结论,认同细菌和真菌分布广泛。
教师质疑:细菌和真菌分布广泛,那么在哪种环境中会更多,哪中环境中会更少呢?请同学通过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得到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教材57页的提示,指导学生选定自己想要检测的环境(建议学生选择自己经常活动的环境或经常接触的物体)设计探究方案。小组讨论完后,教师要组织各小组交流方案,相互完善,利用下一节课上时间交流研究成果。
小结:通过本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真菌的教案11一、 教学目标
1、 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 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3、 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4、 说明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5、 通过观察、探究、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探 究学习的合作交往的能力。
6、 利用所学知识,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
二、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物保存和环保等方面的作用,说明细菌和真菌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
难点: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原理。
三、 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课件示发酵作用的原理(细菌和真菌促进淀粉的分解);日常生活中的发酵食品(啤酒、豆豉、面包、馒头等)。
学生:观察发酵现象;探究食物保鲜方法;收集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法及原理;调查了解本地区人们在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方面的有关资料。
四、 课时分配
两课时
五、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互相讨论,积极发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提问:细菌和真菌能够危害动植物和人的健康,使食品腐败变质,它污的存在对人类有没有益处呢?
讲授新课
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肯定同学们的回答,引出新课内容。
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各小组展示课前做的观察实验,并介绍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瓶中的液体不断有气泡冒出,使瘪的气球胀大。
提问:为什么会有气泡冒出呢?
仔细观看,认真分析,得出结论。
阅读教材,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思考题。
请同学们展示课前做的观察实验。提问: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提示学生所观察到的现象就是发酵。你能解释这一过程吗?演示课件:示酵母菌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甜酒品尝会
同学们互相品尝、交流经验,互相说制作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出示掰开的面包、馒头很松软。这些小孔就是二氧化碳形成的,可我们为什么没有吃到酒味呢?请思考课本第一题 。
肯定学生的回答,及时补充。
品尝、评价、鼓励。
第二课时
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
展示实验结果
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各小组积极讨论,互相补充归纳出保存食品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以及注意事项。
了解防腐剂的使用及危害。
列举本地区人们保存食品的一些方法,如腌制品、感菜等,进一步思考 :怎样保存更有利于健康?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请各小组展示“探究食物保鲜法”的实验结果。对学生进行鼓励,作出评价。
提问:1、食品腐败的原因是什么?2、采用哪些方法能保鲜食品?
指导同学观察课本“观察与思考”。结合已做好的探究实验和调查资料,讨论思考 :1、图中有几种保存食品的方法?2、说出不同的方法依据什么原理?3、你还知道哪些方法可以防止食品腐败?针对本地区饮食习惯,引导同学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认真阅读,小组讨论。
认同选择正确的用药方式。
关注转基因技术在药品生产上的应用。
正确认识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的社会价值。
指导阅读课本76页“抗生素今百昔”。请同学讨论课本75页练习第2题 。指导学生代科学技术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向学生渗透STS教育。
细菌和环境保护
认真阅读,理解细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各小组交流调查的本市有关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情况及垃圾处理情况。积极思考,纷纷献计献策。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提示利用所学知识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
鼓励、支持学生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