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时间:2024-06-26 03:48:20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燃烧与灭火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1

各位领导、老师们,

上午好!我说的课题是《燃烧与灭火》。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燃烧与灭火》是初三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的第一节课,本单元的三节内容燃烧贯穿其中,所以学好这一节课是至关重要的。而灭火又是和燃烧紧密相连在一起的,每个同学都要掌握一定的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而且,燃烧与灭火又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因此本节内容应该容易掌握。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参与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观察分析、设计方案、评价反思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渗透“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唯物主义观点。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培养观察分析、设计方案、评价反思的能力

四、说教法: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景→学生发现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方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评价与反思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在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点:

1.燃烧与灭火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对此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探究化学的奥秘,并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科学探究的教学模式贯穿于整节课,学生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体验中逐步培养探究能力;

3.注重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两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一)燃烧的条件:

1、情景引入:

请学生们谈谈生活中常中的燃烧事例。然后教师由同学们所列举的事例导入课题。这一环节主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为切入点,创设学习情景。

2、实验探究收集证据:

先分小组学生交流燃烧的利与弊。(这里主要是渗透“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再鼓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对燃烧的条件作出猜想;然后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思考下列问题:

①.纸可以燃烧吗?石头可以燃烧吗?

②.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燃烧需要的一个条件是什么?

接下来分小组学生进行实验7-1,并对实验7-1作了改进:考虑到白磷燃烧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对人体有害,用大烧杯罩着并放在水槽中有利于吸收五氧化二磷,减少对人体危害和环境的污染。实验中要提醒学生记录好实验现象。

在这里实验探究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实验的改进体现了对环境的关怀,以此对学生渗透环保教育。

3、引导分析:

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看到这么有趣的现象,你有什么疑惑呢?你能独立解决这些疑问吗?怎样才能使水中的白磷也燃烧起来?”。在这里要告诉学生“通常状况下,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白磷是40℃”。然后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讨论,展示后教师演示实验“用收集满氧气的试管罩着水中的白磷”。这样以实验现象为依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运用信息能力。

4、得出结论:

根据以上实验,让学生归纳出燃烧的条件,并强调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5、学习过程性评价:

利用燃烧的条件对个别小组的学生在实验7-1中出现的异常实验现象进行简要分析、评价。使学生逐步养成对实验进行评价和反思的习惯。

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有:1.铜片上的红磷也燃烧起来;2.铜片上的白磷不能燃烧。

(二)灭火的方法:

1、设置情景:

图片展示一些火灾现场,利用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事例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认识到,燃烧如果利用不当,就会酿成火灾,那么发生火灾时,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灭火呢?

2、引导推理:

根据燃烧的条件,引导学生推理出灭火的原理(如右图)。这样级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推理”也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科学探究的一种途径。

3、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先由教师提出问题:“现有一支燃着的蜡烛,请利用生活的经验或根据灭火的原理,利用桌上的材料设计实验使其熄灭”;再由学生分小组内部讨论、设计好本组的实验方案;设计好以后按照自定的方案进行实验。(在这里和课本上的实验7-2不太一样,是因为我觉得把该实验设计的开放一点应该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考、合作、和动手能力)

4、学习过程性评价:

完成实验后,由其他小组对本组的方案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提示:“可从能否达到灭火目的、灭火速度的快慢、操作是否简便、灭火后对可燃物的影响等方面对方案进行评价。”这样在合作实验、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评价意识,提高了评价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5、学习结果性评价:

让学生以各小组为单位,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组内部自我评价,方式如:

我知道了: ;

我还想知道: 。

最后,请各小组代表展示学习完本课的心得。

我的说课结束了,不当之处,请多多指正!谢谢大家!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2

一、说教学总体设计理念

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同学们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

二、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2、教学目标分析

A.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B.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于通过实验得出事 ……此处隐藏13306个字……己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来灭火的,在学生亲身实践感受中,不知不觉各种灭火的原理自然生成。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并尽量使学生体验到学化学的乐趣。

环节6最后,将一大烧杯倒扣在三支燃烧的蜡烛上面,让学生观察哪支先熄灭,分析原因。让学生懂得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如何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生存。

环节7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这就是我对燃烧与灭火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我的板书设计

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1、有可燃物

燃烧2、和空气(或氧气)接触

3、达到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二、灭火方法

三、安全知识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一、教学总体设计理念

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使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化学知识,化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化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

我在设计这一课时,通过大量的生活信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实践活动。为了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我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亲手设计实验,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互助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教材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第七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一个知识教学点。它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又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本节知识位于第七单元第一节,上承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下接第八单元金属与矿物,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2、学情分析

学生爱玩,好动。利用他们的这种天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3、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4、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三、教法分析:

1、引导探究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转化和修正教师所提供的信息,然后以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有意义的方式来探究发现和建构新知识。由于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能力会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帮助。结合教材内容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方式。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减少板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讨论,突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四、学法指导: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五、仪器、用品

仪器:火柴、镊子、烧杯、试管、酒精灯、试管夹。

用品:白磷、红磷、热水、蜡烛、稀盐酸、碳酸钠粉末。

六、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设疑猜想

有网友说,把石蜡放入试管中加热至沸腾,然后泼到试剂盘中会燃烧起来,是真的吗?欢迎大家来到真假实验室,下面我就给大家演示这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等我们学完这节课答案自然会揭晓。

(二)制定方案,实验探究

(1)教师演示实验:燃烧条件的探究。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后,水中的白磷燃烧,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设计目的:使学生形成对猜想做出证实的意识,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开放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加强了科学方法的教育。)

(2)学生分组交流,总结归纳出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 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3)展示悉尼奥运火炬水下传递的图片,进一步解释水中可以生火。(可以弥补上面实验现象不明显的缺陷。)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在对比分析中获得新知识,通过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验证意识。)

(三)提出问题,交流反思

(1)讨论与反思:

(过渡)唐僧师徒到西天取经,这一天来到火焰山,这里三年未下一滴雨,酷热难耐。唐僧说:“悟空,你看这火焰山这么热,你我师徒可怎么过去呀?”

1、如果你是孙悟空,该怎么办呢?

2、第一次借来的芭蕉扇为什么越扇越旺?

3、第二次借来的芭蕉扇为什么把火扇灭了?

4、你还能为孙悟空想出别的灭火的办法吗?

(2)分组实验

活动与探究三: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记录现象并分析原因。(温馨提示:注意安全,轻声细语。)

学生讨论得出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设计目的:使学生养成对探究的结果进行逆向思考的意识,敢于对实验装置从正反两方面去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培养学生的辩证观,加强环保意识。)

(四)应用拓展,学以致用

情境1:做完饭后,你怎样将液化石油气熄灭?为什么?

情境2:油锅着火后可以用锅盖将其盖灭。问:这是破坏了燃烧的哪个条件?

情境3;燃着的蜡烛在火焰上罩一螺旋状铜丝就可以将其熄灭?这又是破坏了燃烧的哪个条件?

(3)引导学生回顾,教师演示实验,总结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之间的关系。

(设计目的:让学生体验到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建立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

(五)课堂练习

(六)布置作业:课后4、5、6小题。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